掃描各國冬季取暖高招
來源:人民網-《市場報》
|
瑞典:取暖隨心所欲
瑞典是北極周圍國家之一,冬季漫長而寒冷,因此供暖是關系到瑞典人生活質量的大問題。
瑞典的供暖方式分區域供暖和用戶自燒兩種。大部分住宅小區和辦公樓采用區域供暖,即集中供暖(瑞典負責供暖的熱力公司一般都隸屬地方政府,但也有私營公司和大型國有企業)。瑞典的供暖設施大都有室外探測頭。室內溫度被預設在某個恒溫處,室外溫度升高時供暖中心供暖就相應減少;室外溫度降低,暖氣供暖溫度就相應增加。即便是在夏季,如果溫度突然降到了10攝氏度,暖氣立刻就在房子里出現,這使瑞典的室內溫度一年四季都基本保持著人們居住需要的溫度。當然,用戶在家中也可自行對暖氣進行調節。其暖氣設備分5至7檔,最高檔一般不超過25攝氏度。
在瑞典,住房分為租房和買房兩種形式,其比例基本是各占一半。租房大多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供暖費已經包含在每月固定的房租中,因此住小區公寓的居民對自己的供暖費支出很少問津,沒人關心房租費里有多少比例用于供暖。
對于自己買房或建房者來說,房屋的供暖、熱水、維修等問題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到,因為房子建成后都歸業主自己負責。大部分的自建房屋都采取用戶自燒方式。瑞典能源部專門在各地方政府中設立了能源顧問,幫助不同的家庭設計不同的包括取暖在內的能源運用方案,以盡量減少家庭支出,并同時保護環境,降低整個國家的能源消耗。
意大利:不為取暖傷腦筋
為節省能源,意大利政府讓每個家庭共同擔起節約能源的責任,使各住戶自行解決供暖與供熱水問題。實踐證明,家庭自備式取暖與供熱水,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能源,同時也減少了環境污染,方便了群眾。
意大利的家庭供暖分為集中式和家庭自備式,其中后者占了很大比例。在意大利首都羅馬新建的住宅中,大部分都安裝了單戶供暖供熱設備。住戶可以根據需要控制溫度和供暖時間。
在意大利,家庭自備取暖方式由來已久。上世紀60年代以前,意大利許多住宅采取集中供暖與供熱水,70年代歐洲爆發了能源危機,為節省能源,意大利政府采取政策讓每個家庭共同擔起節約能源的責任。住宅樓不再設集中供暖設備,促使各住戶自行解決供暖與供熱水問題。實踐證明,家庭自備式取暖與供熱水,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能源,同時也減少了環境污染,方便了群眾。
與集中供熱相比,家庭自備取暖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靈活。集中供暖主人無法調節室內溫度,家中有沒有人照樣供應暖氣,這無疑是浪費,而家庭自備取暖由主人確定供暖時間和溫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病人和小孩的家庭希望提前供暖,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到解決。二是家庭自備式取暖設備經久耐用,壽命為20年,而且一般不需要維修。目前意大利家庭自備式取暖設備種類很多,但最受老百姓青睞的是壁掛式供暖熱水器,這種設備與煤氣或液化氣、天然氣管道及自來水管相連,燃氣加熱自來水后分兩個出口,一個循環至各房間暖氣片,另一路通往廚房和洗澡間等用熱水之處。這種取暖器不僅在意大利,就是在歐洲所占比例也越來越大,并逐漸成為家庭取暖的方向。
芬蘭:余熱供暖好處多
在芬蘭,幾乎所有的城鎮和人口稠密區都實行集中供暖,而集中供暖是通過熱電聯產方式實現的。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熱電廠利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將水加熱并通過密布在城市地下的供暖管道向用戶供暖。電熱聯產不僅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把環境污染降到了最低限度。由于集中供暖提供的是干凈的熱水,在提供暖氣的同時,還供應洗澡和洗滌用熱水。
芬蘭的供暖系統采用的是“間接集中供暖系統”,即通過供暖管道提供的熱水定向流入樓房的熱交換器內,熱交換器與用戶的散熱器之間形成一個單獨的循環系統。這種供暖系統有許多好處,一是熱交換器可以進行自動調控,使集中供暖管網中任何一處都不會出現熱量過多或不足的不均衡現象,從而可提高供熱效率;一般情況下,住宅和辦公室的供暖溫度保持在20至22攝氏度,商店和工廠車間保持在18攝氏度。二是間接集中供暖系統可使區域供暖管道保持高壓,熱水可從熱電廠有效地輸送到較大地區范圍,熱量的調整得到很大改善。
集中供暖的管理和收費有兩種方式:分戶管理、計量收費和集中管理;住戶平攤收費。凡使用集中供暖的獨立住宅均需安裝一個小型的集中供暖自動控制調節中心,用戶可根據需要調節供暖溫度,并按照能源公司的要求填表登記,用戶每兩周填寫一次表格,其中包括能源消耗、熱水流量、進水溫度及出水溫度等。能源公司首先根據住戶以往能源消耗實際情況預收每月的供暖費用,收到用戶定期寄送的報表后,在下一次收費時進行平衡。
住戶平攤收費主要是在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在這類小區內都有中型或中小型集中供暖自動控制調節中心,集中供暖的調節、監測、登記等工作由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供暖費平攤在每月的物業管理費中,費用多少是根據住戶的居住面積確定的。
韓國:電熱膜供暖受歡迎
韓國拖欠或不交供暖費的事并不多。到過韓國的人說,這與韓國住宅的供暖方法有很大關系。
據報道,韓國住宅供暖分兩種方式:集中供暖和單獨供暖。集中又分兩種,一是在住宅區設供暖中心,用天然氣和柴油為燃料的鍋爐產生蒸汽或熱水向住戶供暖;二是利用發電廠的廢熱向住宅區域供暖。寫字樓和大中型商店等均采用這種集中方式。單獨供暖是指每家每戶均設有取暖鍋爐,這種鍋爐在室內有調控器,可根據需要隨時取暖和使用熱水,溫度也可以調節。裝有這種設備的住戶無所謂采暖期,只要需要隨時都可取暖。另外,韓國的暖氣費用比較低,如50平方米房間每月只需約600元人民幣,這對月平均工資2萬元的韓國人來說是很小的數字。
韓國沒有國營供暖企業,而是公益性的社區服務企業。單獨供暖的用戶直接與天然氣公司打交道。為高層住宅提供集中供暖的是社區服務企業,實行獨立經營。韓國的供暖服務完備,供暖企業和維修公司負責維修服務。用戶只要打個電話,維修服務人員就會立即上門進行維修服務。
另外,韓國對使用電熱膜供暖系統很重視,而且得到廣泛應用。低溫輻射電熱膜供暖系統是世界上先進的供暖方式之一,低溫輻射電熱膜供暖系統以電力為能源,以電熱膜為發熱體,將熱量以輻射的形式傳入房間,地面和墻壁等密實物體被首先加熱,并將熱量均勻地傳至整個房間,空氣清新舒適,給人一種在陽光下的感覺。電熱膜供暖系統因為取消了暖氣片和管路,相當于增加了室內使用面積,整個系統使用壽命長,免維護,免維修。這一供暖方式可分戶、分單元或樓層實行計量,用戶可自由控制用電量。
奧地利:冬季取暖靠太陽
奧地利能源比較匱乏,且嚴重依賴進口,為減少對地質能源的依賴和保護環境,1990年奧地利政府確立了替代能源的發展戰略,不斷增加太陽能技術研發投資,并鼓勵家庭安裝太陽能供熱供暖設備。
目前奧地利的取暖主要依靠太陽能,近4年來奧地利人均太陽能供暖面積幾乎增加了一倍。統計顯示,2006年奧地利家用太陽能供暖采集設備的生產增幅達到了66%。
為鼓勵公民使用太陽能供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提供資金支持,根據奧地利太陽能協會提供的數據,一個家庭如果安裝6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用以供熱,總投資需4920歐元。對此,奧地利州財政和社區財政分別提供1/4和1/10的補貼,聯邦政府還提供300歐元的個人所得稅減免。這些措施減輕了老百姓購買太陽能設備時一次性投資過大的壓力。據報道,近年來奧地利各聯邦州對安裝每臺太陽能集熱設備的資金補貼總值已達3620萬歐元。
二是進行積極宣傳。奧地利各級政府、節能環保機構和社會團體利用一年一度的“太陽能宣傳日”,向公眾普及太陽能知識,宣傳利用太陽能的好處。
三是增加新能源技術投入。奧地利聯邦財政不斷增加對替代能源的研發投入。2005年,奧地利政府向環保產業3175個項目提供財政促進資金2.769億歐元,比2004年增加80%。這些項目中有1/5是太陽能發展項目。今年6月份,國家啟動了一項未來能源研發項目,到2010年國家將陸續投入1.5億歐元用于太陽能技術產品的科研和開發,今年將投入2000萬歐元。
由于政府鼓勵使用太陽能取暖,極大地節省了能源,據奧地利政府公布的數字,一個家庭安裝6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每年可節省400升取暖油,或343立方米天然氣,或2400度電。鑒于太陽能設施是各家安裝的,自然也就不存在交供暖費問題。
關干部 《市場報》 ( 2007-11-02 第05版 )
上一主題:電熱元件的分類闡述 |
下一主題:電暖風機之電熱管的概念 |